清明丨来一场书画游春

2020-04-05 21:20
509


《淮南子》有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又是一年好时节。清明是节气,也是节日。自古以来,人们在清明或拜祭祖先,溯本思源;或远足踏青,赏味春景。因此,清明备受文学与艺术的青睐已久,游春和踏青是最为常见的主题。

赏春踏青,把酒言欢,这些往昔的风雅之举因一场疫情而被束之高阁,多少春光白白流逝。特殊时期,我们虽无法迎来一个尽兴出游的清明,但不妨在墨色氤氲、古卷芬芳中,洞悉历史长河中的无数个春日,在书画中感受一番古人赏春的浪漫情怀。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绢本设色 43cm×80.5cm

这张游春图的来历已久,在众多的游春图景画作中极负盛名,是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卷,在其领域开一滥觞,得到了后世众多的赞誉。作为作者唯一留存于世的说法云云,更是让其平添几分神秘色彩。

展子虔(生卒年不详),隋代画家,以善画人马、台阁、山水著称于世,是这一时期协调、融合南北画风最重要的画家。《画鉴》曾评述其精妙画技,称其画“描法甚细,随以色晕”,可汲魏晋南北朝绘画名家顾恺之、陆探微和张僧繇之作。

 展子虔《游春图》(局部)

画卷描绘了古时春游的情景。虽在料峭的初春,寒意尚存,和煦的春光却让游人心动,情不自禁地闲步入景。画卷首端近处露出倚山俯水的一条斜径,路随山传,至竹篱门前才显得宽展。

山衔岸侧,曲径通幽,翠色掩映,花色扶苏。通过一弯小桥,又是平坡,布篷游艇,小帆江色,尽容于其中。下端一角是围绕山庄的坡陀花树,各种花树点满山野,桃红柳绿,相映成趣,映衬着明媚的春光和在山水中纵情游乐的闲人。

展子虔《游春图》(局部)

全画布局以自然景色为主,人物、佛寺点缀其间。在笔法和色彩的运用上,《游春图》已然体现出早期青绿山水画“山峦树石皆空勾无皴,唯以色渲染”的特点。

画幅“似精而笔实草草,大抵涉于拙,未入于巧”,线条轻重顿挫、工整细腻,山石树木有勾无皴。整幅画卷凝然如思、含情不语,在尽显中古时期画作“细密精致而臻丽”风韵的同时,晕染出初春时节山林中的盎然生机和清丽之美。

展子虔《游春图》(局部)

画幅跋文众多,除画心处有清乾隆皇帝所题七绝二首外,后有元代冯子振、赵岩、张,明代董其昌等人的题跋,均描写春日旖旎的风光。

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淡淡春山,盈盈春水,配以清音雅韵,观之品之,不觉也有种“人在画中游”的惬意之感。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唐】 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  
绢本设色 51.8cm×148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北宋徽宗赵佶摹唐代仕女画画家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此卷前隔水有金章宗(完颜璟)瘦金书“天水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题签。天水为赵姓的郡望,此处系指赵佶。卷后有明末清初书画家王铎题跋。此卷曾入金内府,“明昌”诸印玺俱全,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此图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外出踏青游春的场景。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游春图》记述了显赫一时的杨氏三姊妹在众女仆和从监的引导和护卫下,一行八骑九人挥鞭策马,外出踏青游春的情景。图中人物神态从容,乘骑步伐轻松自如,人物服饰轻薄鲜明。一行人前呼后拥、浩浩荡荡如花团锦簇。

画的主题是"游春",但整个画面背景不落半点墨痕,即没有青草绿木、归燕鲜花,也没有春水微波,就在那悠闲欢愉的神情与骏马轻举缓行的英姿中,观者感受到了风和日丽的春天气息。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这幅作品注重对人物内心的刻画,通过纤细的线描和色调的敷设,浓艳而不失其秀雅,精工而不板滞。全画构图疏密有致,错落自然。人与马的动势舒缓从容,正应游春主题。

画家不著背景,只以湿笔点出斑斑草色以突出人物,意境空潆清新。图中用线纤细,圆润秀劲,在劲力中透著妩媚。设色典雅富丽,具装饰意味,格调活泼明快。画面上洋溢著雍容、自信、乐观的盛唐风貌。

青山隐隐碧水长,故国神游意彷徨。
孰料筝绳拴不住,千年一梦到汴梁。

【明】 仇英 清明上河图  
绢本设色手卷 34.8cm×804.2cm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该画结构大体按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景物顺序布局,描绘的是明朝中期苏州繁荣的景象。大,崇楼台阁、深宅大院,连商铺的门面也颇为宽敞,画中裱画店、银楼、香楼、古玩瓷器店等,正是明代新兴的行业,加之女伎歌舞弹唱、校场骑射练武等场面,一幅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风俗画跃然纸上。

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

重彩设色亦是其它作品所无,幅中大量运用了石青、石绿、朱砂、藤黄、胡粉及紫色等颜料,画面呈现出浓烈瑰丽的风格,其它如水纹的画法,图案化的山石堆叠,组成成奇幻的空间感,推断出自明代「苏州片」画家对仇英风格的刻意追摹。

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

仇英(约1505-1552年),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寓居苏州。初为漆工,后改学绘画。移居苏州后得识文徵明,并拜周臣为师,主宗南宋"院体",形成以严谨劲利为主调的艺术风格。中年时画名渐起,经常接受富商和收藏家邀请,至其家中作画。

至嘉兴大收藏家项元汴家作画长达十余年,其间广泛接触、观摩和临摹古代名迹,技艺大进,尤其在继承唐宋传统的工笔重彩人物和青绿山水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晚年与文徵明父子及其门生交往密切,又吸取了"吴派"文人画之长,使作品增添了清雅的气息,其声誉与沈、文、唐相并埓,有"吴门四家"之称。

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

本卷有多处与其它版本不同,如戏台演戏、射柳、杂耍特技、走索及校阅等。对金明池竞渡的描写细腻,不惟楼阁华美,歇山戗脊上安放脊兽,飞扬夸张,强调宫殿建筑的丽富堂皇;活动场面更是热闹非凡,有龙池抢标、舞蹈游艺等。

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

仇英的山水以青绿重色为主,主宗赵伯驹和南宋"院体",写景真实又有所理想化,布局宏大繁复兼具明快清朗,绘建筑工致精确而不刻板,山石勾勒中兼施皴擦点染,规整中见放逸。画树则勾勒、渲染、夹叶、点缀并用,灵活多变,设色浓艳鲜丽,又注意色调的统一与柔和,显得艳而不媚。

人物画亦以工笔重彩为主,尤善仕女,体态俊美,笔法细微,敷色妍柔,有"仇派"仕女之称。其作品雅俗共赏,对传统的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有重大的发展。

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

这篇画作可谓是仇英艺术的巅峰,集山水画和人物画于一体,显示出其精湛的绘画水平,以及对于风土民情的准确表达。作者的匠心独具,跃然卷上。

春山伴侣两三人,担酒寻花不厌频。
好是泉头池上石,软莎堪坐静无尘。

看彻唐人诗一卷,夕阳犹在杏花枝。卷中自有春意浓,赏春又何必踏足郊外。寻花觅枝,品味这些淡雅沁人的自在佳作,自能访寻春色几许。逸趣横生,愿你足不出户,也能心中明媚。不负春光,才不负清明(图文来源网络,分享共赏)。
  • ·

    春天在春天被偷走了——梵高画作于诞辰前夜失窃

  • ·

    “防控疫情•万众一心”主题书法网络展

  • ·

    中国美术馆新年展:向捐赠者致敬——中国美术馆藏捐赠作品展

  • ·

    务本堂书画院联合社区居委会开展“翰墨飘香 书写福字”书法培训活动

  • ·

    边保华出席主题教育笔会活动并现场挥毫《银发丹心永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