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阳阳的工作室在远离市区的北六环外,坐落于一处别墅区内,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空气中多了几分静谧的诗意。
工作室外景
循着绿意葱茏的小道,来到屋外果木茂盛的小院子,脱离城市喧嚣的环境,她在这里造了一处“世外桃源”。
魏阳阳工作室
用油画造境
在创作中,她擅长的正是中国传统画中讲求的“造境”。魏阳阳认为,在现实空间,历史空间之外,还有另一个空间——想象性空间。观者在进入一幅画时,首先要意识到画中多重的空间错位。作品《蓝桌布》中,传统山水画卷轴在蓝色桌布上铺开,在看似三维的空间中,观者似乎也被带入画中,而当注意到画面边框的错位,才会发现这是艺术家有意设置的一个视觉“游戏”。
《此岸 彼岸》85X105cm 布面油画 2019
“仔细的审视,丰富的联想,用日常的场景不做变形歪曲,但事件与细节意外组合,通过折叠,架接,拼贴,时空的错位等多种手法,让观者产生错幻视觉。”
创作上,她试图规避一种先入为主的视觉经验。所以我们既能发现西方立体主义的固定视线,也能看到中国传统山水散点透视的视觉关系。
《逗虎》35X48cm 布面油画 2020
魏阳阳希望打破常规的观念,用西方油画表现东方的山水。“在时间和空间中表现挪移、置换和并置、拼贴,来呈现对超现实主义的理解。让画面既有‘造景’的高致,又有‘游观’的变幻。”
两三年的时间,她对现有的山水画进行移位、分解之后再重组,运用空间的幻觉把看不见的面折叠起来,把不同视觉的空间相安无事的收进画里面,仿佛置身另外一个空间。
《竞技》30x40cm 布面油画 2021
“这样的创作方式,是我对空间与时间的理解,西方与传统的理解,油画与水墨的理解,我不知道这样的作品算不算是艺术?起码我是从中受益的,如同反复出现的梦,而我的画是梦中之梦。”魏阳阳说到。
记忆与物的重合
早期作品中,不难看出她作品里形式单纯、抽象凝练的风格,而当把物件和人物加上,作品便有了情感和温度。
画面中出现的黑白格子、天空、桌子、白鸽等意象,虽然呈现方式不同,但总觉得似曾相识。魏阳阳说,最初的创作来源于80年代的记忆:“爸爸喝过的酒、吃过的零食、陪伴的玩具、重大节日吃的饺子、第一次坐火车去外地求学的车票……这些都是我创作时间记忆系列的来源,它和我的成长息息相关。”
《松》100x150cm 布面油画 2018
这些带有特殊情感意义和体现时代背景的物,构成了她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这些物件也是承载经历和意义的载体,通过对它们的重新发掘和审视,激发物品背后的秘密,而这些现代生活的运行踪迹又和时空关联。
以此为灵感,魏阳阳将记忆与时空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纸袋、桌布、罐头瓶,都成为她构成画面的要素,在她的创作中,不同意象出现在不同的位置,这样奇异甚至怪诞的挪移拼贴给了个人记忆往往带有同时代人的共同情感,
《无题》60x70cm 布面油画 2020
创作题材上,她偏爱动物与自然的结合,两者本身是和谐共处的关系 对于一些空间错位的处理手法,以及对山水中人物、动物矛盾冲突的刻画,也是想让观者有更多对人类与动物和大自然关系的想象空间,自然和童趣在传统中冲突的结合。
山水系列
山水系列是她创作上的转向,用传统的山水为创作元素,源于一次观看“故宫博物院藏四僧书画展”的感悟。当她站立在水墨山水画前,其意境,笔墨的趣味,皆然纸上,心生悠然的同时,也在思考山水不仅仅是风景画,也是人与时空,人与万物,人与宇宙的观照。
《空中楼阁》120x120cm 布面油画 魏阳阳 2019
当她大量运用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和视觉元素的时候,创作也自然转向了更为宏大的感受。中国画讲“笔墨”技法,“笔”通常指钩、勒、皴、擦、点等笔法;“墨”指烘、染、破、泼、积等墨法。在魏阳阳看来,油画创作的技法都是融会贯通的,把传统的技法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当中,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既是中西方绘画的结合,也是个体与不同时代、不同创作方式的对话。
《镜像之外》130x150cm布面油画 2021
“由此我感悟到山水画是一个空间,一种构图。如何在山水画的世界,铸造时空,人和物,俗世与精神于一体,才成为大境界呢?”
在这样的几年创作尝试后,魏阳阳觉得,现今对空间的理解可能更宽泛一些。不仅仅是大自然和维度之间的关系,更多想要对人文的叙事;之前的作品可能更注重空间结构上的创新,现在则更趋向于叙事性,不同于写实类叙事,而是更想要表达一种情节,一种信息的传递,或一种对情感的表现。
网媒供稿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图片及内容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