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屏会棋图
周文矩,中国五代南唐画家。建康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市)人。生卒年代不详,约活动于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时期(943~975),后主时任翰林待诏。周文矩工画佛道、人物、车马、屋木、山水,尤精于仕女。周文矩也是出色的肖像画家。存世作品多为摹本《宫中图》、《苏武李陵逢聚图》、《重屏会棋图》、《琉璃堂人物图》、《太真上马图》。
周文矩美风度,学丹青颇具精思,升元(937-942)中奉命在宫廷作《南庄图》,精备之至。后主李煜时任翰林待诏。工画人物、冕服、车器,尤擅仕女,多以宫廷贵族生活为题材,兼精车马、楼观,画风近于周昉,但其纤丽过之,画衣纹多作颤笔,独创“战笔”描法;画山林泉石,其笔法亦瘦挺、颤掣,和周昉不同;所画仕女不施朱傅粉,镂金佩玉以饰为工。也善画佛像,尝于兜率宫内作《慈氏像》,将印度原本中之男像画成“丰肌秀骨”、“明眸善睐”之中国女性。
五代 周文矩 文苑图
曾绘《高僧试笔图》,画一僧攘臂挥笔,旁观数士人咨嗟啧啧之态,如闻有声。还善于描写儿童生活,有《婴戏图》卷、《宫中图》卷等。周文矩善画道释、人物、车服、楼观、山林、泉石,而以人物、仕女最精。学北齐曹仲达、唐代吴道子,不堕曹、吴习气,却能自成一家。他的仕女画,继承了唐周昉的传统,在面部造型上,得其“闺阁之态”,但也有他独创的地方:行笔多用较瘦劲的“战笔”(颤动的线条)来表现衣纹,以别于周昉“秀润匀细”的画法(画仕女不用战笔);在设色上不同于周昉的“秋艳”,而是“不施朱傅粉,镂金佩玉,以饰为工”。
他善于深入观察和体会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物,把握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因此,塑造出来的人物各不相同,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重屏会棋图》(宋摹本),画中刻画李中主端然而坐,凝神观看其兄弟下围棋的情景,显示出一种思考的仪态,十分生动。衣纹作“战笔”,无名款,应是文矩的画法。其《宫中田》(宋摹本),描写宫廷妇女幽闲生活,有弹琴、弹琵琶的,有梳妆打扮的,有同儿童和狗嬉戏的;或平静安详,或闷闷不乐,或惊慌,或虔诚等等,均反映了不同活动中妇女的不同心理状态。
《琉璃堂人物图》
他的《宫女图》,一宫女于腰带间插一玉笛,侧身而立,目视手指,表现刚演奏之后,情意凝伫,若有所思的样子。元代汤垕还看到他一幅《高僧试笔图》。一僧攘臂挥翰,旁观数士人咨嗟啧啧之态,如闻其声。这些传神妙笔,无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宗教画,与吴道子、周昉是一个体系,虽取材于印度佛教经典,但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做模特儿,按照中国人的审美理想去进行创作的。如画五欲天宫之弥勒菩萨,大胆地把印度原本中菩萨男子像,改成“丰肌秀骨”、“明眸善睐”健康美的中国女性,已纯属于中国民族风格的艺术了。这种作风对北宋的宗教画影响很大。
周文矩曾作《婴戏图》卷,塑造了许多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儿童形象,对儿童生活的描写,颇为生动,开宋代专门描绘儿童题材的先声。苏汉臣、李嵩等画家的《婴戏》和《货郎图》等,就是在周文矩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他的仕女画从题材内容到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唐代周昉的传统。论者谓其体近周昉,而纤丽过之,这是由于不同时代的审美风尚和不同地域的妇女体态所存在的差异所决定的。他画佛道、人物,力求不蹈袭曹仲达、吴道子等人的窠臼。画人物衣纹,效仿李后主的书法笔意,行笔瘦硬颤掣。北宋《圣朝名画评》指出:他“用笔深远,于繁富则尤工”。说明善于表现繁华富丽的生活场景,是周文矩人物画的特长。